一、水質指標
1、COD-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
在規定條件下,用氧化劑處理水樣時,在水祥中溶解性或懸浮性物質消耗的該氧化劑的量。計算時折合為氧的質量濃度。
2、BOD-生物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
在特定條件下,水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進行生物氧化時所消耗溶解氧的質量濃度
3、TN-總氮
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的總和。
4、TP-總磷
正磷酸鹽、焦磷酸鹽、偏磷酸鹽、聚合磷酸鹽和有機磷酸鹽的磷含量之和。
5、SS-總懸浮物
水中總的懸浮物含量。
二、污水處理方法
1、污水處理
污水處理是指用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或幾種方法配合使用以去除廢水中的有害物質。
排放到污水處理廠的污水及工業廢水可利用各種分離和轉化技術進行無害化處理,如下:
2、廢水的生物處理法:
是基于微生物通過的作用將復雜的有機物轉化為簡單的物質,把有毒的物質轉化為無毒的物質的方法。根據在處理過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對氧氣的不同要求,生物處理可分為好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兩種。
3、好氧生物處理:
是在有氧氣的情況下借好氧化細茵的作用來進行的。細菌通過自身的生命活動——氧化、還原、合成等過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機物氧化成簡單的無機物獲得生長和活動所需能量,而把另一部分有機物轉化為生物所需的營養物質,使自身生長繁殖。
4、厭氧生物處理:
是在無氧氣的情況下,借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來進行。厭氧細菌在把有機物降解的同時,需從CO2、NO3-、PO43-等中取得氧元素以維持自身對氧元素的物質需要,因而其降解產物為CH4、H2S、NH3等。
三、污水處理工藝
(一)污水生化(生物)處理法分類
主要分成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穩定塘法和土地處理法等四大類。
1、活性污泥法
(1)活性污泥法,法是在人工條件下,對污水中的各類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和培養,形成懸浮狀態的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然后使污泥與水分離,大部分污泥回流到生物反應池,多余部分作為剩余污泥排出活性污泥系統。
(2)氧化溝:氧化溝是一種改良的活性污泥法,其曝氣系統呈封閉的溝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環流動,因此被稱為“氧化溝”,又稱“環行曝氣池”。
(3)AB法:AB工藝是吸附-生物降解工藝的簡稱,是在常規活性污泥法和兩段活性污泥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污水處理技術。
(4)SBR——序批式生物反應器
傳統的SBR是一個間歇式的活性污泥系統,曝氣池與沉淀池合二為一。SBR工藝的一個完整的操作過程,亦即每個間歇反應器在處理廢水時的操作過程包括如下五個階段:①進水期(或充水期) ②反應期; ③沉淀期 ④排水排泥期 ⑤閑置期。
(5)CASS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是周期循環活性污泥法簡稱,是在SBR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在SBR池內進水端增加了一個生物選擇器,實現了連續進水(沉淀期、排水期仍連續進水),間歇排水。
2 生物膜法
污水生物處理的一種方法。該法采用各種不同載體,通過污水與載體的不斷接觸,微生物細胞在載體表面生長和繁殖,由細胞內賂處伸展的胞處多聚物使微生物細胞開成孔狀結構,稱之為生物膜。利用生物膜的生物吸附和氧化作用,以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
(1)接觸氧化
接觸氧化法是一種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點的一種新的廢水生化處理法。其實質是在池內填充填料,已充氧的污水將填料浸沒全部,并以流蘇流經填料。靠填料上的微生物和懸浮在水中的微生物使得污染物得到凈化。
(2)BFR-生物濾池bioIogical fiIter(滴濾池、滲濾池)
廢水通過由惰性物質組成的濾料層進行滲濾,利用惰性物質上面的活性生物膜達到凈化目的的裝置。生物濾池有曝氣生物濾池、厭氧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高負荷生物濾池等。
(3)生物轉盤
一種好氧處理污水的生物反應器,由水槽和一組圓盤構成,圓盤下部浸沒在水中,圓盤上部暴露在空氣中,圓盤表面生長有生物群落,轉動的轉盤周而復始地吸附和生物氧化有機污染物,使污水得到凈化。
3、穩定塘
穩定塘舊稱氧化塘或生物塘,是一種利用凈化能力對污水進行處理的構筑物的總稱。
(1) 濕地處理
人工濕地是模擬自然濕地的人工生態系統,類似自然沼澤地,但由人工建造和監督控制,是一種人為地將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種或幾種介質按比例構成基質,并有選擇性地植入植物的污水處理生態系統。它是一種集物理、化學、生化反應于一體的廢水處理技術;是一個獨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綜合生態系統。
4、土地滲透,
是在人工調控下將廢水投配于土地上,通過土壤-植物系統的凈化能力使廢水得到凈化和再生的土地處理法。